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要严守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舌尖上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自然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毒猪蹄”、“毒豆芽”、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药、添加“西地那非”的“壮阳药”……“有些人真是什么都敢生产,完全没有做人做事的底线。”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旭东认为,追根寻源,这和教育有着很大关系。“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度强调知识传授,过分看重分数。功利性的教育导致优秀传统文化削弱,公众道德底线下降。因此,迫在眉睫的是改革教育理念,教书更要育人。要加强道德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不要总想着投机取巧,通过走捷径来达到目标。”
同时,王旭东认为健康教育也是一块“短板”,公众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仍然偏低。“健康教育应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题中应有之义。”他建议从卫生经费中切出10%专门开展健康教育,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教育纳入社会公众科普教育,走进课堂、社区、家庭,提高公众对各种安全隐患及如何防范风险的知晓度。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盱眙石马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李叶红谈到,由于种植养殖方式粗放,过度依赖化学投入品,农药残留已成为食用农产品安全最大的风险之一。她建议,建立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打破农业、商务、食品药品监管三部门间的监管壁垒,由食安办牵头,整合农业、商务、食品药品监管三部门追溯体系,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开发、协同推进的合作机制,实现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可追溯。同时,加快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衔接,形成以产地证明和产地合格证明为基础的产地准出管理,以及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快速检测为补充的市场准入管理,建立全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现有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客观上还存在着多头监管、职能交叉、职责分散、责任不清等问题,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还存在一些盲点。因此,亟需加强协调联动,完善法律机制,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制假、贩假者。”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林志梅建议,加强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政府部门之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条块之间、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检察机关之间的工作配合,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工作机制的效力,形成更加有力有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合力。同时,进一步发挥行政执法主体作用,由食药品监管部门对带有保健性质的食品或药品进行性质认定与划分,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或明确相关规定的准确含义,对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